一.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又称作“社交恐惧”)就是指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社交焦虑障碍通常在青少年时期起病,大约有7%-1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患过社交焦虑障碍,它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二.社交恐惧会导致社交回避
社交恐惧伴随的焦虑感通常导致个体主动回避社交情况,甚至不愿见人。如无法回避,只能带着强烈的害怕或者焦虑去忍受各种社交情况。同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安全行为,例如在同学聚会中和闺蜜寸步不离,和别人交谈时不直视他人的眼睛等。这种害怕或者回避会给个体带来痛苦,影响其正常的社交活动或者学习工作生活等,例如因为担心尴尬或被别人拒绝而不去参加自己想去的同学聚会,或者因为害怕自己表现不好而屡次避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等。
三.“假想观众”意识是社交恐惧的重要原因
假想观众指的是,一个人总觉得周围人都在关注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很感兴趣。这在年轻人身上最常见,是青春期男女经常出现的“幻觉”。除了青春期男女,假想观众现象在其他年龄人的身上也会存在。
假想观众之所以是“假想”,因为别人并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来关注一个“他人”,对于大多数人,他们最关注的还是他们自己。
假想观众意识使得一个人时刻保持警觉,避免做出被人笑话、导致尴尬或者被拒绝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总想给别人呈现一个近乎完美的自我,但完美的自我总难呈现,于是就会出现自我苛责,在这种交互作用下,社交恐惧就产生了。
可以这没说,如果一个人假想观众意识过于强烈,再加上不适当的心理反应,就容易进入社交恐惧的陷阱当中。
如果一个人经常处于“假想观众”状态之中,说明他的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
所以,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是,要学会关注他人,关心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会主动想着如何做对他人更有利,那么这等于是釜底抽薪,社交恐惧显然就会不攻自破了。
四.社交恐惧的产生机制:一个恶性循环
恐惧、不安是人的自然情感,不管一个人如何去克制,他们也会存在。社交恐惧症状患者对自己能自如的潇洒的与人交往,抱有很高的期待。由于这种期待,会克制和压抑自己内心的不安,而症状不会因为人的克制而消失,相反,克制症状,相当于给症状提供了能量,于是心里愈发害怕和不安。最终形成了顽固的恶性循环。
社交恐惧很痛苦,特别是困扰了很多年轻 人。但是,社交恐惧的产生机理并不复杂。不过,做到永远比说到要难得多,关键在于在实践中如何能打破恶性循环。
五.不需要任何药物治疗
用药物来治疗社交恐惧是一种办法,但是,停一停,用药物来治疗这个是不是哪儿有点不对劲?再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晚上怕鬼,是不是可以通过服药的方式让他不怕鬼呢?
单纯的社交恐惧并不需要任何的药物,即使社交恐惧引发了焦虑症,通常也不必要用药物来治疗。
对于任何的神经症,我的观点是,能少用药就少用药,能不用药就不用要,这自然对于社交恐惧同样适用。
所需要的就是调节自己面对社交场景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反应。
六. 接受你在人多场合的任何恐惧和不安
在人多的场合会有一些局促不安,这再正常不过了。
你也许会看到有些人的这种场合侃侃而谈,自如有余,你希望像他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他可能的问题和困扰是你看不到的。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总有差异,完完全全地接受现实自我,接受自己在他人面前的任何表现,接受自己的局促不安和恐惧,接受自己表现得不那么完美,社交恐惧症将会消失。